close

Pastoral use of Bible

課程名稱看來是講聖經在教牧上的應用,但就目前來說,這堂課更像聖經解釋的討論~
教課的是一對年輕夫婦~標準英國俊男美女二人組!!老公超帥超紳士啊! 
上課很像在唱雙簧~更像是兩人在討論議題,並且讓學生們參與其中
沒有事先套招,只有分配他們彼此要帶的部分
所以在課堂中還可以看見他們不太讚同對方意見的時候~非常自然
個人很喜歡這樣賞心悅目的課^^

第一堂課談到了何謂對聖經的一般認知(plain sense)
讓我覺得有點無謂,因為討論到後來的結論重點就是對各種不同的解經方式要持尊重開放的態度
另外提到的預表解釋法也讓我不太有辦法認同,我了解舊約當中有預表,
因此當彌賽亞來到時,人們能認出祂
但如果用預表來解釋變成對舊約聖經的看見黑影就開槍...我覺得似乎有點超過...

第二堂課,寓意式解經法
單純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
耶穌教導門徒誰是鄰舍,挑戰門徒成為別人的鄰舍

奧古斯丁從當中居然可以將所出現的所有角色和元素(包含旅社、撒馬利亞人預先付的款項)都找到神學意義

路人是亞當,撒馬利亞人是耶穌...(有興趣的就看~沒興趣的就跳過下面這段吧!)

A certain man went down from Jerusalem to Jericho: Adam himself is meant; Jerusalem is the heavenly city of peace, from whose

blessedness Adam fell; Jericho means “the moon,” and signifies our mortality, because it is born, waxes, wanes, and dies.

Thieves are the devil and his angels. Who stripped him, namely, of his immortality; and beat him, by persuading him to sin;

and left him half dead, because in so far as man can understand and know God, he lives, but in so far as he is wasted and oppressed by sin, he is dead—he is therefore called half dead.

The Priest and Levite who saw him and passed by signify the priesthood and ministry of the Old Testament, which could profit nothing for salvation. 

Samaritan means “guardian,” and therefore the Lord Himself is signified by this name.

The binding of the wounds is the restraint of sin. Oil is the comfort of good hope; wine the exhortation to work with fervent spirit.

The beast is the flesh in which he deigned to come to us. The being set upon the beast is belief in the incarnation of Christ.

The inn is the Church, where travellers are refreshed on their return from pilgrimage to their heavenly country.

The morrow is after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Lord. The two pence are either the two precepts of love, or the promise of this life and of that which is to come.

The innkeeper is the Apostle. The supererogatory payment is either his counsel of celibacy, or the fact that he worked with his own hands lest he should be a burden to any of the weaker brethren when the

Gospel was new, though it was lawful for him “to live by the Gospel."

當時完全不懂為何要刻意尋找如此多的意義套入聖經當中...一般人根本沒有辦法從聖經當中看到這些啊!
而且如何映證這些寓意為真!?
課堂上的一般意見似乎覺得,只要談的是"愛" 或不背乎聖經教導就ok...
我的話...持保留態度 = =

第三堂課 中世紀的Mystical interpretation 神秘解經法? 

上課前特別有找些資料,幫自己做了些心理準備 (因為有前兩次經驗,覺得一味的排斥並無法讓我享受在課堂討論中...)

其實和寓意是解經法類似
認為聖經當中的每字每句都有其意義,當時後的神職人員?修士? 努力建構出系統性和更全面的聖經解釋。

老師給的範例是耶穌到馬大和瑪麗亞家的例子
中世紀的神學家Meister Eckhart
認為在這個事件中,馬大的屬靈生命其實是比馬利亞成熟的 (多麼令我驚訝的論點)
雖然有些細部的解釋似乎牽強~但整體來說居然有說服到我!?
以下是我大概簡述他的論點 (因為是我自己的歸納,因此有不盡詳細之處...原作者的解釋引經據典非常周到)

馬大請耶穌叫馬利亞來幫助她,是因為她發現馬利亞太過沉浸在與主相遇的美好之中 (對她來說這樣的屬靈生命如吃奶嬰孩般) 
真正的與主聯合和同在,應該是在生活(在這故事就是忙於家務囉)中依然經歷與主的同在

他的證據:耶穌對馬大說話時,重複了馬大的名字:「馬大!馬大!...」作者認為在新約中耶穌用名字稱呼的人,決不會是失喪的人
就如同舊約中上帝按著名字認識摩西般~
耶穌按名字認識馬大...所以下面那句話並不是責備她的選擇不如瑪麗亞
而是點醒她,按照馬利亞的屬靈生命,在耶穌的面前是最適合她的選擇,她尚無法像馬大一樣處理各樣事物依然與主同在。

 =============
課堂上這段討論的重點,著眼在作者為何要這麼大費周章,逆著大腦的一般認知做這樣的解釋?
(平鋪直敘來看,都會覺得耶穌是褒馬利亞扁馬大啊!)
我覺得,從這段經文本身是無法看到屬靈生命階段的不同性的,
故此,作者對於屬靈生命階段該有的表現勢必是從別處歸納而得(他既有的概念)
回來套用在這兩姊妹的案例上?

我問這問題的時候被老師說我的問題很sharp(尖銳) = =" 大概因為我用了fit in這個詞吧...有硬要把概念套入經文中的意味
雖然我覺得我的想法應該原則上沒太大問題
唉...圓滑的敘述問題本來就是一門學問了,要圓滑的用外語問問題...我還需要多練練 = ="
anyway~我有試著幫自己解釋一下 :P

比較有趣的是另一個同學的想法,他認為...
其實這個作者的解釋,更符合新約中所要傳遞的概念
耶穌從來就沒有要求門徒只要被動的聽道與他同在就好
耶穌差門徒出去,給他們各種挑戰...與祂同在的生命本來就是要在生活中活出來的~是如馬大一般主動的~
而不是馬利亞那樣被動地聆聽...

這解釋我是認同的~

但我還是無法了解,如果這是上帝希望我們看到的,為何不在聖經中講清楚就好了!? 

不過這就是讀經吧!!
全面的了解聖經、追求真理、體貼上帝的心~而不是體貼自己的認知...

就像我第二次上課時認為奧古斯丁的解釋忽略了經文本來的意思 (把撒馬利亞人譬喻為彌賽亞!? 加入那麼多隱喻,明明那段經文就是單純的教導門徒成為鄰舍...)
老師反問:你怎麼知道什麼是經文本來的意思? 

沒錯,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完全揣摩當時後聽道的領受
我們不是寫下聖經的人,不是上帝...無法完全測透祂透過這經所要我們明白的是什麼

只是我知道,這本聖經的寶貴,是超越時空超越人類智慧的...
在各個時代,上帝都透過這經和人說話...是賜人智慧活出生命,而不是成為綑綁...

就像我讀的一本談實踐神學書中所談到的
在新約時期,保羅等人透過解釋聖經,明白真理如何應用在信主的外邦人身上...
在現代,他盼望從聖經中明白,聖靈如何動工在這時代,對同性戀者說話...

================================

聖靈依然動工,在這時代我們當如何參透經中的智慧與實踐出來!?
越讀經只能看見自己的渺小和上帝的不可測

如果每次讀聖經每每有不同的領受

渺小如我

又怎能不自量力的用自己的理解和小聰明去限制上帝從經中透過各樣解釋和方式所要帶出的智慧!?

IMG_4870

<雄偉的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 敬拜的是遠大過這教堂,配得大榮耀的上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ffantasy 的頭像
    tiffantasy

    Tiff dream a dream...

    tiffant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